夜间
千千小说 > 回到1987年做科技大亨 > 第404章 环龙一号引发全球持续关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千千小说] http://www.qqxc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岂不是说环龙一号实验装置已经可是实现可控核聚变了吗。


全球关于这个话题顿时是激烈的讨论了起来。


关于可控核聚变在全球科学界看来有三大关口。


第一、温度超过一亿度。因为人工核聚变不具备太阳内部的高压,所以想要完成聚变就需要高温。而一亿度是氘氚聚变的必要条件。


第二、人工核聚变除了高温外,还需要稳定的持续时间。因为只有等离子体持续的时间足够长,才能让更多的氘氚产生碰撞机会,最后完成稳定的自持。所以主流科学界认为聚变等离子体必须要超过一千秒以上才算是具备了核聚变的一切条件。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Q值也叫能量增益因子必须大于1。因为只有当输入的能量小于产生的能量,才能让核聚变持续稳定的持续下去。只有这个时候的核聚变才叫核聚变。而主流科学界认为只有Q值大于2.5以上才能叫成功的核聚变。而环龙一号的Q值已经达到了3,而且持续时间达到了一千二百秒。这已经是妥妥的核聚变了好不好。


虽然iter设计装置容量最差也是大于5以上。


但问题是iter也只是计划而已。


想的挺好最后能不能做到可不一定。


全球媒体都想就这一话题采访苏翰。


苏翰并没有接受采访。


对他来说Q值只是3而已和自己的目标50还有天地之差。


所以现在也才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


巨龙能源的环龙一号Q值超过了3。


持续引发全球关注。


上级单位也派来了一位副代表来到了巨龙公司。


打算看看这传说中的环龙一号的庐山真面目。


这位副代表苏翰还认识。


就是专门负责国内科技项目的韩副代表。


副代表来了苏翰当然的亲自接待了。


苏翰陪同一起观看了环龙一号的测试。


不过第二次测试。


环龙一号的聚变持续时长居然超过了一千四百秒。


而且Q居然达到了3.1。


居然还刷新了第一次的纪录。


韩副代表见状当然是非常的高兴。道:“苏翰!看来你们龙翰科技的研发实力还是毋庸置疑的。再努努力!也许未来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就是你们公司也说不定呢。”


苏翰笑道:“希望吧!不过相信这绝对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要不然核聚变也不能被人称为是一个永远都需要五十年的项目了。”


韩副代表笑了笑。


……


龙翰科技再次刷新了核聚变世界纪录的消息又传了出来。


全球目光再次被龙翰科技吸引。


虽然这次的成绩提升的不多。


但不多也是提升。


未来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环龙一号的成绩会更好也说不定呢。


不过还是有一些人认为龙翰科技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为iter未来的目标Q值是10。


而龙翰科技的环龙实验装置Q值才3.1距离iter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毕竟iter是一个全球最顶尖科学家的团建项目。


怎么可能是一个公司能比的了的。


不过华夏国的网友却不这么看。


全世界搞了核聚变那么多年。


最好的成绩也才Q值1.25的水平。


而且持续时间还很短。


龙翰科技只是出手两次Q值就达到了3.1以上。


那么随着未来设备的逐渐调试和升级。


未来就算Q值达到10以上也不是不可能的。


也许下一次龙翰科技就能制造出一个真正可以发电的实验堆也说不定呢!


由于核聚变再次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


不少国家也加快了自己国内核聚变实验装置的测试。


但这个给各国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不管是一亿度的高温,还是一千四百秒,还是Q值3.1都是难以逾越的大山。


这些专家就算是想破脑袋也不知道龙翰科技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在这些专家看来这三个门槛当中。


任何一个都是难比登天。


不少人直接打电话到龙翰科技想来看看他们的环龙一号实验装置。


但都被龙翰科技给拒绝了。


一般国内的相关团体来参观苏翰还是不会拒绝的。


主要是他从各单位挖来了不少人才。


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


这会自然要给几分面子。


但国外的团队和他就没什么关系了。


国外的团体也没帮过自己什么忙。


自然不用给什么面子。


龙翰科技不让参观。


自然让很多国外的专家也是火大的不行。


没办法只能自己研究。


但核聚变是一个想想很难做起来更难的项目。


让这些专家也是无比的头大。


……


环龙一号测试成功以后。


苏翰就将环龙一号设计团队的人员全都转去了惯性约束核聚变团队。


虽然按照罗达的意思应该强化提升环龙一号的配置。


争取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但在苏翰看来不管环龙一号怎么优化。


最后数据也就是这样了。


只要达不到Q值50以上就不是自己想要的核聚变。


那么就必须制造更多的聚变装置收集更多的实验数据才行。


由于苏翰是老板。


老板坚持如此。


罗达也没有办法。


最后只能将装置丢给了手下人去搞定。


自己则去谷顺安那边帮忙打下手。


谷顺安这个时候带队研发的惯性约束实验装置已经完成了设计。


现在就差生产了。


其实关于惯性约束聚变装置国内也有叫得响的项目。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神光装置。


所以从设计这块问题也不算大。


唯一麻烦一点的是苏翰要求控制系统也要智能化。


这就需要重新设计一套探测和校准系统。


虽然浪费了点时间。


但由于公司前期大量资源都投向了技术更加成熟的环形托卡马克。


所以谷顺安这会也以设计为主并没有基于生产。


不过看到环龙一号出色的数据。


谷顺安还以为苏翰把更多的资源放到对环龙一号的升级迭代上。


谁知道苏翰还是坚持建造惯性约束装置。


谷顺安只好忙碌起来。


……


二月。


浩瀚公司第二批月球游客前往月球。


依旧是十二个人。


相较于首批每人两亿米金的团费。


这次的费用下降到了一亿五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