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千千小说 > 大秦:布衣皇帝 > 第一百三十一章 都只是借口!(求订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千千小说] http://www.qqxc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把地上奏疏整理好。”


嬴政吩咐了一声,便出了咸阳宫。


他去到宫外的凭栏处,负手而立,目光深邃的望向远方苍穹。


田政、朝臣......


嬴政双眼微阖,神色越发凌厉。


良久。


他也是做出了决定。


他要开议政。


他倒想看看,这些朝臣对大秦是不是真有贰心。


若他们真如秦落衡所言,心中存着私心,  他又岂能让这些人继续身居高位祸害大秦?


他还没糊涂到这种地步!


这里的议政,非是议事制度,是由皇帝‘下群臣议事’议政决事的一种特殊商讨决策的制度。


不过以往都是由大臣动议。


但这次。


他要自己发动公议。


这时。


宫内宦官过来禀告,宫内奏疏已整理完毕,嬴政微微额首,拂袖回到了宫中。


嬴政高坐其上。


他拿出一份空白竹简,几乎没有任何停顿,  直接落笔写了三个字。


‘议田政!’


写完。


嬴政盖上自己的印玺。


随即吩咐道:


“来人。”


“把这份令书传至各官署,让各官署的官吏议之,  明天各官署于下市之前,呈上各自的决议对策。”


嬴政的吩咐刚落。


当即就有宦官去到案前,双手恭敬的接过令书,随后这名宦官缓缓退到了宫外,不多时,数十名侍郎策马把令书内容传至了丞相府、廷尉府和御史府。


但因今天是休沐日。


百官休沐。


各大官署除少数留守值任的官吏,大部分人都没在官署执事,因而各大官署在接到传令之后,也是赶忙调集车马,去各官署官员的府宅传令。


一时间。


咸阳城中车马奔腾。


咸阳宫。


嬴政虽然心中还是有些恼怒,  但并没有再发作,而是忍着怒火,继续看起了这些奏疏。


他倒想看看。


有多少朝臣关心这个田政!


嬴政没有细看这些奏疏的内容,只是初略的扫过一眼,而后便快速的看向了落笔处。


大田令郑国。


御史中丞冯去疾。


御史戚鳃。


大夫崔意如。


假中车府令赵高。


......


嬴政一篇接一篇的看过去,脸色是越来越难看,眼中的怒意也近乎化为了实质。


这时。


他又翻开了一份奏疏。


落笔是----


李斯!


......


宫外。


秦落衡拎着大包小包,  在一段走走停停后,终于回到了咸阳。


他这一路也是累的够呛。


为了不让自己再来回奔波,他也是心一狠,把自己要用的东西一股脑都装上了。


骊山离咸阳并不近,一趟少说都要半个多时辰,他又拎这么多东西,即便体魄强劲,也有点吃不住。


又走了一刻钟。


秦落衡终于回到了居所。


打开门。


秦落衡当即瘫坐在地,呼呼的喘着大气,整个人累的有些直不起身子。


就在这时。


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喝声。


“急令,急令.....”


闻声。


秦落衡也好奇的望向了屋外。


不过,他住在外市这边,不大可能有令书发来。


他倒是不关心这个。


他关心的是这‘令’是什么?


而且还加急。


他在咸阳呆了不少时日了,也见过不少邮人传书,但像今天这种又是‘令’又是‘急’的,还是第一次遇见。


在大秦。


皇帝下发的诏令才能被称为‘令’。


官员的只能被称为‘命书’。


‘急’则是加急。


秦朝的《行书律》中有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  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律令意思很简单。


‘命书’和上面注明‘急’的文书,  应立即传送,不急的也要当天送完,  不准耽搁,否则依法处置。


‘急书’相当于后世的特快专递。


秦朝传‘书’的方式很多。


有步行传递,走得快的称为‘利足’,走得慢的称为‘轻足’,高级点的用马车传送,称为‘传’,因而专门用来送信的邮车也被称为‘传车’,骑马传送叫‘驿’。


除此之外,秦朝还有船运。


只要能加快书信传送的,大秦邮人基本都能用。


不过大秦的邮人并不好当。


有些书信的确不是‘加急’,但官府为了保证效率,也是想了各种方式对邮人进行监督。


《行书律》规定邮人每天赶路的速度:‘一日一夜行两百里。’


由于旅途中没法监督,为了避免邮人拖延症发作,以及在路上磨磨蹭蹭,官府也另外规定:上路之后,邮人必须记录自己当天走的路程,途径的重要城邑之间的距离,以供上级考核。


除此之外。


《行书律》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已辄相报也。’即地方县府必须登记收发文书的日期、早晚,以便及时回复。


在秦朝能当邮人的都是‘神行太保’。


秦落衡听了一会。


却是发现这‘急令’就在城中打转。


当即惊疑道:


“不会是长吏把我说的那些话告诉给了始皇,始皇一怒,直接下令让百官议政?”


“这不至于吧?”


但他仔细的想了想,好像近来也就这个事了。


秦落衡脸皮一抽。


无语道:


“长吏这让我怎么说你。”


“你多少委婉一点,旁敲侧击一下也行啊。”


“你这一弄,不是明摆着告诉百官,你跟其他人不是一路人,其他人都有私心,你一身正气、为国为民,但你这不是直接成了百官的活靶子吗?做事哪有这么冲动的?”


“现在好了。”


“直接成了众矢之的。”


“关键做人不能这么虎啊,你至少也去拉几个同伙啊,这孤军奋战......你就算全身都是嘴,也说不过啊。”


秦落衡扶额,也是感觉头疼。


他感觉


自己还是低估了长吏对大秦的感情。


这都不能说是深沉了。


这是偏爱!


秦落衡低头思索着。


事到如今,他也不能坐视不管。


毕竟......


那些话是他说的。


秦落衡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对秦长吏这么上心,或许真是对其怀有感激之情,亦是对他的教诲充满敬重,亦或者......两人间有着某种莫逆的情愫。


反正。


他不想看到秦长吏出事。


但一想到秦长吏卷入的事情,秦落衡也是倍感头疼。


他就一名史子,根本没可能插手朝堂之事,他没这个能力,也做不到。


他就算去找那些朝臣,想把‘使黔首自实田’的危害告知。


对方很可能直接就拒之门外,根本不给他开口的机会,还有一种可能是对方听闻后,直接恼羞成怒的把自己赶出去,这事本就是他们弄出来的,他们又岂会去自讨苦吃?


秦落衡枯坐许久。


最后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想不到办法。


街巷外。


‘急令’的呼喊声还在继续。


秦落衡在地上坐了一会,起身把东西搬进了屋。


天已经全黑了。


秦落衡却丝毫没睡意。


他满脑子都在思考秦长吏的事。


沉思良久。


他还是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


呼!


一阵冷风吹过。


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秦落衡伸出手,感受着这些微凉的雨水。


倏尔。


他进到家中。


拿出一把伞,撑开,进到了雨幕中。


很快。


他的身影便消失在雨幕中。


......


咸阳宫。


看着李斯的奏疏,嬴政眉宇终于舒展开来。


欣慰的点头道:


“朝中看来还是有清醒的人。”


“在百官齐声上疏直呈‘田政’之事时,李斯依旧能矜矜业业的做着本职工作,这倒是属实不易,朝中其他臣子若有李斯这样沉得住气,这事岂能闹得这么沸沸扬扬?”


“不过这些人还真动了心思。”


“他们虽然目的一样,但却是选择各执一词,并没有一篇而概,这事在其他人眼中,或许会认为他们是为了跟扶苏保持距离,以免被朕认为是暗中结党,但真是这样吗?”


“恐怕并不是!”


“扶苏从来都只是借口。”


“他们只是不想表现的太过一致,以免让朕起了疑心,因而故意用这种欲盖弥彰的方式,来遮掩他们的本来想法,扶苏其实一直都被他们算计,但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唉。”


嬴政长叹口气。


对于这个长子,他也是怒其不争。


扶苏什么都好,就是有时缺少自己的主见,他若是能多方面听取意见,这倒并不算什么太大缺点,关键扶苏很容易被其他人影响,还认死理,一旦认定一件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而且屡教不改!


想到扶苏。


嬴政心中也是无名火升起。


随即他想到了自己的其他公子,有的公子才大志疏,有的公子眼高手低,有的有才无德,有的有德无才。


就没一个德才兼备的。


唯一一个有德有才的却流落在外。


想到秦落衡,嬴政也是不由冷哼道:“流落在外倒无妨,但你学什么不好,去学吕不韦那一套。”


“他那套有什么好的?”


“只是商人待价而沽、夸夸其谈罢了,看似什么都沾,但其实全都只涉及皮毛,华而不实,外强中干。”


“仅此而已!!!”


嬴政深吸口气,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处理奏疏上,他伸手拿起另一份奏疏。


这是御史华阜呈上的。


翻开。


也是讲土地兼并的。


就在嬴政批阅华阜奏疏的同时,秦落衡却是悄然出现在华府的门外。